Skip to main content

CodeBase处理方式对比:Cursor vs Claude Code

技术路线对比

Cursor: 语义索引 + 向量检索

代码库 → AST分块 → Embedding生成 → 向量数据库 → 相似度搜索 → 代码片段

Claude Code: 上下文理解 + 智能搜索

代码库 → /init分析 → CLAUDE.md生成 → 实时工具搜索 → 架构理解

以Bella OpenAPI项目为例

项目概况

项目类型: 多模块Maven项目 - AI服务网关
核心架构: 协议适配器模式 + 多层架构
技术栈: Spring Boot + jOOQ + Redis + Maven

bella-openapi/
├── sdk/ # 协议定义、DTO、客户端接口
├── spi/ # 认证和会话管理
└── server/ # 主应用:REST端点、业务逻辑
├── endpoints/ # 控制器层
├── intercept/ # 拦截器层
├── protocol/ # 协议适配器层
└── db/repo/ # 数据访问层

两种方式如何理解这个项目

Cursor的处理方式

1. 索引过程

1. 扫描所有.java文件
2. AST解析分块(按函数、类分割)
3. 生成代码embedding向量
4. 存储到Turbopuffer向量数据库

2. 查询示例

用户:"如何添加新的AI提供商?"

计算查询embedding

向量相似度搜索

返回相关代码片段:
- IProtocolAdaptor.java (接口定义)
- OpenAIAdaptor.java (参考实现)
- AdaptorManager.java (注册逻辑)

优势: 能快速找到语义相关的代码片段,token消耗小 局限: 缺乏业务上下文,不理解架构设计意图

Claude Code的处理方式

1. 理解过程

1. /init 命令分析项目结构
2. 生成 CLAUDE.md 项目"大脑"
3. 记录架构模式、构建命令、开发规范
4. 实时使用 Glob/Grep/Read 工具搜索

2. 查询示例

用户:"如何添加新的AI提供商?"

理解CLAUDE.md中的适配器模式说明

使用Grep工具搜索现有适配器实现

分析AdaptorManager注册机制

提供完整实现方案:
- 实现IProtocolAdaptor接口
- 在AdaptorManager中注册
- 配置Channel和Model
- 添加相应的DTO类

优势: 理解架构设计,提供完整解决方案
局限: 需要更多实时计算,token消耗较高

两种方式的对比

维度CursorClaude Code
代码搜索🔴 基于向量相似度🟢 基于语义理解 + 精确搜索
架构感知🔴 片段级理解🟢 系统级理解
上下文连贯🔴 依赖代码分片和向量化能力🟢 连贯完整
学习成本🟢 即开即用🔴 需要理解工具生态
隐私安全🔴 代码embedding上传🟢 本地分析
搜索速度🟢 毫秒级响应🔴 需要实时计算
执行成本🟢 token消耗小🔴 token消耗大

核心原因

  1. 语义理解超越语法匹配: 理解"为什么"比知道"在哪里"更重要
  2. 灵活性: 可以根据不同查询调整搜索策略
  3. 隐私优先: 避免代码embedding的逆向风险

Claude Code团队的发现

"我们试过RAG方式,最终发现agentic search在表现上远超一切"

这个选择反映了一个重要趋势:在AI能力足够强的情况下,智能搜索比预建索引更有效

总结

Cursor: 适合复杂度不那么高的任务,基于代码检索执行速度更快 Claude Code: 适合复杂项目开发和架构级问题解决,更适合异步编程的场景

两种方式代表了不同的产品哲学:

  • Cursor: 优化用户体验,快速响应
  • Claude Code: 深度理解,智能决策